
新湖南客户端4月23日讯(通讯员 向树平)为特殊家庭学生提供支持,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民族中学与当地检察院、派出所、妇联、民政、镇政府及学生家长开展座谈活动。以“家校社区携手共绘成长‘同心圆’”为主题,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学生教育,特别是特殊家庭学生教育。
据了解,该校现有三个年级34个教学班、学生1764人,其中留守、单亲、重组、残疾等特殊家庭学生占比达38%。虽然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有力介入下,特殊家庭学生占比保持了逐年下降趋势,但总量仍然较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伴生的教育问题逐渐增多、不容忽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压力,该校及所在地社会各方把特殊家庭学生放在心上,高度关注关爱、包容支持,采取实的举措、开辟新的路径、形成了新的经验。
关注关爱有实的举措
“实”见于行。建立特殊家庭学生动态管理台账,各班每月对学生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学生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或务工地点及通讯方式等情况。建立教师帮扶责任制度,帮扶人与特殊家庭学生填写结对帮扶卡,鼓励教师成为学生的代理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实”化于心。建立健全教师与特殊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特殊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特殊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特殊学生”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健全课程活动体系,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特殊家庭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实”显于效。学校开设了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等20余种兴趣课程,组织特殊家庭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大力投入改善了住宿条件,增加宿舍管理教师,让特殊家庭学生在学校寄宿安心、舒心,感受到“家”的温暖。
关注关爱有新的路径
拓展帮扶路径。针对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通过帮扶小组、帮扶教师定期“送教上门”,开展“三帮一”“五帮一”活动,让他们在家中享受到均衡教育。
探索实施家校共育路径。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建设年级家长委员会、聘请法治副校长等措施,积极构建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教育体系。通过家长学校、“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让家长切实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拓展关爱路径。组织教职工开展“关爱行动大走访”“平安大走访”“校园谈心谈话”“关爱特殊家庭学生宣讲”“清廉共建,好家风,好传承”等系列活动,对特殊家庭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使这些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定期召开家长会,增强家长会的互动性、开放性和主题的多样性,使家长会成为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关注关爱有好的经验
形成了家访工作经验。优化《学校家访工作方案》,针对不同家长需求,提供个体家访、分组家访、线上家访、线下家访、到校访等多种形式。坚持做到“五个必访、三个结合”:心理变化较大的学生必访,贫困家庭必访,单亲家庭必访,留守学生必访,伤残学生必访,逐步建立了“普访、专访、随访”三结合的家访工作机。
形成了协同育人工作经验。聚焦部门联动,积极联系县妇联、检察、派出所、民政等部门,召开家校共育座谈会,集中宣讲《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学校着力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这些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该校校长表示“学校将继续落实工作要求,强化教育措施,不断探索适合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模式,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呼吁家长和社会各界给予特殊家庭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发挥潜能和实现社会价值提供更好的环境。”
责编:王紫茜
一审:王紫茜
二审:张雨
三审:陈真
来源:古丈县融媒体中心
曝光台丨古丈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布2月14日城区不文明行为
国土绿化扮靓美丽中国(绿色家园)
元宵节快乐!
湘西申旅丨让“神秘湘西”成为最美最恋的诗和远方
湘西州疾控中心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提醒
申办全省首届旅发会,湘西准备好了!
新春走基层 新山乡巨变·小河咀村:年年有“鱼”过大年
“五必须五严防” 安全无忧保太平
下载APP
分享到